您现在的位置: 比特财富网 >> 区块链 >  >> 區塊鏈應用
區塊鏈功能的邊界在哪裡?

 有很多人說區塊鏈技術是能改變生產關系的數字技術,羅漢堂的陳龍教授說區塊鏈可以掀起一場信任革命,但是有一個人站出來說,現在區塊鏈的應用還僅僅是起到數字化公證人(notary)的作用,區塊鏈技術既不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機制設計中各方博弈的均衡狀態。www.emoneybtc.com而這個人的意見,是任何決策者和學術界人士都必須認真聆聽和深度思考的,因為他就是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T的本格特·霍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教授。霍斯特羅姆教授最主要的貢獻在於委托代理制度,尤其是契約理論和激勵制度在現代公司治理中的運用,以及相關理論在解決金融危機中流動性問題上的應用。

  在9月24日播出的《尋找區塊鏈力量》第六集中,本格特·霍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教授與羅漢堂秘書長陳龍對於區塊鏈能力的邊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本文就是幫助觀眾,從學術的角度,來理解霍斯特羅姆教授和陳龍教授的觀點的交流和學術理論的背景。

  一、 區塊鏈技術是否真的只有驗證的功能,而沒有驗真的功能?

  1. 經過公證的信息也有可能是虛假和錯誤的

  霍斯特羅姆教授認為,區塊鏈可以代替或彌補公證服務的功能,而在幾百年以來的商業和社會運作的實踐中,公證服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核驗服務。

  區塊鏈架構中的時間戳、多節點存儲、上鏈信息不可篡改性,都使得上鏈後的信息變得可信。但是在收集數據階段,鏈下數據就有可能被修改,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那麼被記錄到區塊鏈上的信息也可能是不真實的。這就像經過了公證人在場的公證流程,可以確保參與的多方認可並記錄了當時的信息,然而被公證的信息也可能並沒有反映客觀的事實。

  2. 信任與事實是有區別的,因為需要人與人的認知分享來實現對客觀世界的“事實”的理解

  信任的本質,是社會成員在面對社會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增加時,體現出的對自己依賴對象所維持的時空性特征。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對人性及其社會依賴性的不同假定,以及它們所構成的關系網絡偏向或制度性偏向。

  霍斯特羅姆教授認為,即使是把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通過區塊鏈核驗,並記錄下來,我們還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分享來理解世界的“真實”,原因是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足夠的信息處理能力,來把所有可信的信息上升為對“世界”的認知。我們需要彼此的智能輸入和對世界的理解,來完成協作,尤其是在商業關系裡,需要高密度地交流,然後達成目標和協作機制的共識。

  3. 數據不等於信息,知識是由信息形成的

  數據是反映客觀事物屬性的記錄,是信息的具體表現形式。數據可以是符號、文字、數字、語音、圖像、視頻等。

  信息是數據的內涵,信息是加載於數據之上,對數據做具有含義的解釋。數據經過加工處理之後,就成為信息;而信息需要經過數字化轉變成數據才能存儲和傳輸。

  信息是對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特征的反映,是關於客觀事實的可通訊的知識。知識,就是反映各種事物的信息進入人們大腦,對神經細胞產生作用後留下的痕跡。知識是由信息形成的(圖1)。從更廣義的角度來說,知識也是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實、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的技能。知識是人類從各個途徑中獲得的經過提升總結與凝練的系統的認識。

  所以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在經過了交叉驗證和共識上鏈的公開可信信息(Public Credible Information)仍然不是完整信息。但是公開可信信息能夠提供的信息有更好的豐富度,其推導出來的知識有更深的洞察力。即使是在信任問題解決後,由信息推導出來的知識仍然具有不確定性(uncertainty),但是降低信任成本後,整體信息降低了不確定性,提升了知識的價值。

  圖1上鏈和非上鏈信息的狀態和價值不同

  

  4. 我們仍然依賴直覺和本能來迅速地判斷人類的可信程度

  即使在數字化時代,人類的交流和溝通已經可以跨越地域和時間,我們仍然依賴於百萬年動物進化中形成的直覺,來對同類的可信度做出判斷。

  霍斯特羅姆教授認為,要建立信任,人們需要能核驗同伴之間陳述的事情的真偽。人類發展出難以置信復雜的細微的肢體語言來建立信任。比如在學術講座中,7秒鐘之內,資深的學者就可以判斷演講人的學術功力,或判斷這個講座是否精彩。

  在討論區塊鏈的功能時,需要認識到數據不等於信息,信息的透明和可信是構建信任的基礎,通過契約實現的獎懲機制是增加對信任主體的約束,而信任他人是構建信任的核心。在直播電商的例子中,沒有借力可信數據和算法信任,這確實也是在一群人中關於某項事物迅速建立信任的方式。當然,他們對特定事物的信任也可能出錯,但是一群人達成的共識和信任就已經是“真實的”信息和認知了。

  二、 在勸說博弈(Persuasion Game)中區塊鏈的作用是什麼?

  霍斯特羅姆教授從契約理論的角度,討論了在勸說博弈中,必須要處理可驗證的信息,而且區塊鏈或許可以擴大驗證的范圍。

  1. 信任博弈(Trust Game)與勸說博弈(Persuasion Game)的區別是什麼?

  陳龍教授在講演中談到的信任博弈(Trust Game)是圍繞交易對手值不值得信任(會不會償還資金),雙方如何通過平衡利他性,自私性和約束(包括道德和法律的)來促進更多信任達成合作共贏的博弈。這是一個協同類博弈(coordination game),信任和可信度已經是給定的,外生的。

  而勸說博弈(Persuasion Game)是在不對稱信息下,持有私有信息的人如何讓對方相信自己想讓對方相信的私有信息,沒有私有信息的人如何挖掘出更多真實的私有信息。在這裡,信任是內生的,可以是博弈結果。

  2. 在勸說博弈(Persuasion Game)中,合理的機制設計可以讓有更多信息的一方更多地披露信息,建立信任

  霍斯特羅姆教授認為勸說博弈可以和區塊鏈帶來的信息核驗互補,在信息可驗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達到人與人的互信。勸說博弈其實觸動到區塊鏈一個盲區,那就是上鏈信息本身的可信性和完整性。勸說博弈可以指導我們什麼情況下參與者會主動將全部真實信息上鏈,就像銷售員在面對有經驗消費者和競爭的情況下會主動坦誠商品的優劣一樣。

  如果交易的一方比如賣家有可驗證的私有信息,而另一方比如買家知道這個可驗證信息的存在,比如二手車市場裡檸檬車(質次二手車)有尾氣排放的數據,那麼在博弈均衡裡,掌握這個可驗證私有信息(尾氣排放的數據)的一方就不得不坦誠公布/展現出這個信息,否則將會被推測為這個私有信息對其最不利,從而獲得更低的報價。

  後來的研究有很多變種,比如買家並不確定賣家有未公開的私有信息。在這個模型裡,主動坦誠要比區塊鏈帶來的信任多得多。就如陳龍教授的評論,信息某種程度是可認證的。有一種激勵機制能確保信息可以認證,而且人們有動力去主動做這件事。所以勸說博弈的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作區塊鏈的頂層機制設計。

  三、 為什麼從契約理論的角度來看,霍斯特羅姆教授說區塊鏈應用范圍是狹窄的?

  1. 區塊鏈的驗證節點沒有保證其記錄信息准確的責任

  霍斯特羅姆教授認為,區塊鏈能認證上鏈文件在某時某刻被放入了分布式賬本並蓋上了時間戳,但是文件的內容大家都不知道,礦工也不知道文件裡到底寫了什麼。他們只是認證就是這個文件、這個哈希值。區塊鏈能證明這個文件沒有被修改過,這個文件的時間點是確實的,然而文件裡信息的真實性,礦工(驗證節點)是不負責驗真的。

  2. 區塊鏈不具備預測的功能,所以不可能構建完整契約(Complete Contracts)

  完整契約是契約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如果協議的當事方可以針對未來每個可能的世界狀況指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則稱契約是完整的,亦即合同條款中沒有任何空白。由於編寫完整的合同的成本非常高,因此現實世界中的合同通常是不完整契約。

  即使人們通過區塊鏈獲取了相同的可驗證的信息,每個個體認識仍有差別。而通過大數據、AI構建的預測未來的模型,仍然不可能准確地預測到未來的所有狀態和可能性。回顧理論的時候,我們陷入了一個悖論當中,我們好像可以從模型中預測未來,我們假設人們是理性的。但是來看看現實生活,顯而易見,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沒法預測。我們活在當下,我們預測未來走向的能力是極其有限的。

  3. 在不完整契約(Incomplete Contracts)中,需要根據新的信息調整契約條款,而智能合約的靈活度的劣勢就顯現出來了

  區塊鏈技術對不完整契約的影響是有限的。當發生糾紛且案件陷入合同空白時,當事各方必須進行討價還價。這裡的不完整契約關鍵的一點是,當未來有新信息填補進來時,人們想要對契約條款進行再協商。

  能否預測未來的信息的到來,這一點對於當事雙方的互動交流、以及未來的決策很重要。當有新信息進來,就應該給不完整契約加上一項條款,這樣才能讓博弈繼續下去。由於智能合約的執行必須依賴於某個算法,這個狀況可能不方便再協商。

  所以霍斯特羅姆教授認為,智能合約適用於更有執行性的具體的任務,比如買賣、轉賬或和產品溯源相關。這些可編程設計的事情,一旦開始運行,就不太需要人類干預。智能合約的使用將會是很狹窄的,因為我們不想被某些條約束縛。區塊鏈作為智能合約的平台,在智能合約背景下怎麼去再協商條款?真實生活不是個機制設計,把真實生活和機制設計綁得太緊,或者從機制設計出發對真實生活過度限制,都是應該警惕的。

  4. 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仍然可以在局部的領域內,大幅提高不完整契約(Incomplete Contracts)的執行效率

  霍斯特羅姆教授認為,區塊鏈目前來看仍舊只是一種驗證機制,類似於公證人,但更可靠,規模可擴展,更易於分布式應用,更不容易被篡改。在這個意義上來講,區塊鏈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它將來具體在經濟中什麼地方能大顯神通,還是個未知數。

  陳龍教授也同意區塊鏈技術也有使用邊界,但是只要有值得信任的信息,那麼在更大的范圍中,只要這些信息能幫助建立信任,就能極大提高人類合作的水平(圖2)。很多時候,我們不能獲得完整或足夠的信息,所以需要彼此的關系來補充信息不足,而關系是不容易被區塊鏈所承載和轉移的 。這就是我們會遇到的區塊鏈功能的邊界。

  圖2智能合約與商業合約系統的比較示意

  

  四、 為什麼陳龍教授與霍斯特羅姆教授都認為現代的企業組織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誕生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業組織理論,將企業視作市場、行業和經濟的細胞,把市場和企業看作兩種基本的社會生產組織形態。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市場不確定性和隱性知識等限制因素,在很多情況下,企業組織生產比市場交易更有效率。

  1. 科斯第三定理確定產業組織的邊界是當公司內交易成本低於市場的交易成本

  科斯在1937年《廠商的性質》和1960年《社會成本問題》兩本書裡,確立了一套產業組織的理論框架(圖3),從而在199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圖3科斯第一和第二定理及推論

  

  科斯第三定理確定了產業組織的邊界,其內容如下:

  第一,如果不同產權制度下的交易成本相等,那麼,產權制度的選擇就取決於制度本身成本的高低;

  第二,某一種產權制度如果非建不可,而對這種制度不同的設計和實施方式及方法有著不同的成本,則這種成本也應該考慮;

  第三,如果設計和實施某項制度所花費的成本比實施該制度所獲得的收益還大,則這項制度沒有必要建立;

  第四,如果建立一項新制度的成本無窮大,建立所帶來的收益小於其成本,則一項制度的變革是沒有必要的。

  科斯第三定理的推論是

  l 交易費用的高低是由企業內部交易與市場交易費用兩者相比較確定的。

  l 采用一種替代物的經濟組織形式能以低於利用市場時的成本而達到同樣的結果,這將使產值增加。

  l 企業就是作為通過市場交易來組織生產的替代物而出現的。

  l 只要企業的行政成本低於它所替代的市場交易的成本,企業活動的調整所獲的收益多於企業的組織成本,人們就會采用這種方式。

  2. 企業組織中以契約連接的利益和協同關系不能完全被智能合約所替代

  霍斯特羅姆教授說,讓我們假設一個世界,所有記錄在區塊鏈上的事情都是真實的,所有書面文件都是真實的。在這個假想的世界裡,博弈的多方可以獲得透明的信息,減少對未來的不可預知性。這些博弈規則的存在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在現代理論形式中,一切的事物是真實存在的,比如Grossman-Hart模型和其他更多的理論。

  不完全契約理論包括產權,我認為這些是美妙的理論,它不可能是基於不對稱信息。在這裡,信息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對稱的。所以,不完全契約是存在於人類交往以及他們有限能力的本質中,由於智能合約不能完全實現不完全契約的功能,所以未來公司必然是存在的。

  3. 區塊鏈將拓展公司的邊界,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

  陳龍教授認為,在一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可能完全地,或者很大一部分人類信任不可能由算法所取代。這是因為信任的本質所決定的。但是這些算法,智能的算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減少信任的成本。在可強制執行的合同幫助下,增加了可信賴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合作,減少成本,特別是減少陌生人合作的成本。

  公司最終的宗旨是將相互信賴的人聚集在一起,完成任務,共同面對很多的不確定性。很大程度上,這種功能不可以由算法所取代。

  霍斯特羅姆教授認為,由於區塊鏈,公司的面貌將會大不相同,公司的概念也會發生改變。有一些人認為未來將是一個大市場,我們只會作為個體在活動。但是在可預測的未來,合作依然需要公司和其他機構來完成。

  五、 共識機制、頂層機制設計和融合科技定義了區塊鏈應用的能力邊界

  1. 區塊鏈的經濟學局限性通過頂層機制設計與融合科技來突破

  從經濟上應用的角度來說,區塊鏈技術本身有五種不易實現的功能,但是通過與其它技術的融合應用,可以突破區塊鏈的功能限制(圖4)。

  1) 非定量數據的數字化。模糊邏輯和神經元網絡(不一定需要深度學習)結合物聯網,可以對非定量信息做智能化處理;

  2) 非經驗證信息的數字化。可以使用AI、大數據對非驗證信息做交叉驗證;

  3) 信息共享和披露。可以通過多方安全計算(MPC)、同態加密運算等可用不可見技術,來實現鏈上數據安全共享;

  4) 防止公司「系統性」的修改數據。通過經濟系統的頂層設計,使得違約成本遠大於可信信息價值。私有鏈依然依賴的是中心化企業的商業信譽,聯盟鏈在現有機構之間的信任系統之上增加了部分算法信任的功能;

  5) 區塊鏈不能解決上鏈之前和下鏈以後信息的真實性。通過融合技術,包括IOT、邊緣計算、智能設備、反欺詐算法等增強上鏈信息的可信度。

  圖4用混合技術拓展區塊鏈的應用局限

  

  2. 通過了共識機制的鏈上信息就是應用的“真實信息”

  可以通過三步實現從信息到信任的轉化:可信信息的篩選和通過預言機上鏈、共識機制形成信任、智能合約增強信任機制的執行效率(圖5)。

  圖5 從信息向信任轉化的三個步驟

  

  共識機制是實現從信息到信任的轉化的關鍵步驟,不同驗證節點對於上鏈信息達成了共識後記錄在區塊鏈上,所以,基於區塊鏈上記錄信息的知識和應用,是構成區塊鏈應用生態所認可的“真實信息”的基礎。

  • 旅行區塊鏈預訂社區Trip.io已獲超億元投資

    今日,全球首家旅行區塊鏈預訂社區Trip.io宣布已經獲得OK Blockchain Capital、BlockVC、 INBlockc

  • 區塊鏈能夠給物聯網行業帶來什麼?

    2018年開始,眾多科技熱潮的報告和文章提出:區塊鏈、物聯網可能是下一個發展關鍵。而且,到2019年,在所有物聯網部署中近20%可能具有基

  • 區塊鏈架構下的智慧城市發展加速

    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面臨哪些問題?數據孤島、信息安全隱患、路徑認知難以統一等是現階段智慧城市項目繞不開的難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或許區塊鏈是

  • 區塊鏈技術如何改變石油交易的現狀

    隨著區塊鏈的炒作逐漸平息,區塊鏈的實際應用逐漸浮出水面,該技術將開始改變一個龐大行業的面貌:原油和天然氣交易。這可能僅僅是石油和天然氣行

  • 區塊鏈誕生的歷史背景

    區塊鏈的誕生,首先是整個商業社會演進的結果。人類世界前半程是一個中心化的過程,各種各樣的權力與商業機構、公司制度的建立等等,到了數字世界,

  • 民生銀行利多多收益怎麼樣 儲蓄的升級版

    民生銀行利多多已經不是個新產品了,該產品上線到現在已經超過兩年,由於預期收益比銀行定期高,而且和開放式基金一樣靈活,所以受到不少人

  • 認清反彈性質--大盤反彈力度研判三原則

        當大盤出現反彈行情時,投資者不能盲目樂觀,重要的是要認清反彈的性質,研判好反彈力度。反彈力度的具體研判原則主要有

  • 巧說炒匯建倉技巧

    炒外匯時,建倉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建倉取得好成績的炒匯者往往都會有更大的進步。今天外匯通網站為你全面揭秘炒匯建倉技巧有哪些,希望你積極

  • 互聯網保險的特點是什麼?

    最佳答案: 互聯網保險產品選擇多樣,互聯網信息相對透明,保險公司要爭奪市場往往需要在產品方面下功夫,

  • 支付寶零花錢怎麼取出?

    最佳答案: 如果你想要把零花錢中的資金取出來,那麼是可以通過支付寶進行操作的。操作步驟如下:打開手機

  風險提示:比特財富網的各種信息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對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擔保,亦不構成任何邀約,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人據此進行投資交易而產生的後果請自行承擔,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比特財富網 版權所有 © www.emoney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