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發展初期:數字貨幣點對點交易
據了解,區塊鏈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數字貨幣交易、智能合約和生態系統構建。www.emoneybtc.com數字貨幣是區塊鏈發揮去中心作用、進行價值傳輸的工具。目前投資人參與區塊鏈最主要的方式是數字貨幣交易。
自從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誕生以來,短短幾年間各種數字貨幣層出不窮,組成了龐大的數字貨幣家族。近2000種數字貨幣良莠不齊,有的主流幣種已積累了廣泛的用戶基礎,而有些卻價值趨零,更有少數幣種徹底淪為圈錢的工具。絕大多數數字貨幣的體量都很小,市場上仍以比特幣為主,但以太坊、瑞波幣、比特現金及萊特幣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其中,前三大數字貨幣的市值占總市值的67.60%。
對一些主要的數字貨幣進行簡單的分類,大致可分為比特幣、山寨幣、分裂幣和token。
比特幣作為加密數字貨幣的鼻祖,知名度大、參與人數多、安全性最高。其概念最初由中本聰於2009年提出,根據開源軟件以建構其上的去中心化的P2P網絡。比特幣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制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山寨幣是建立在比特幣開源代碼的基礎上進行的模式以及原理拷貝的加密貨幣,可分為復制山寨幣、競爭山寨幣、分叉山寨幣。復制山寨幣在2013年開發出現的比較多,在比特幣開源代碼上復制,只做了幣參數調整、算法的修改,或者圖標的更換等。雖然數量種類眾多,但能存活至今的非常少。與復制山寨幣不同的是,競爭山寨幣在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進,通常有特定的應用場景,結合自主技術,具有一定的價值和競爭力。例如瑞波幣主打跨境支付場景;IOTA主打物聯網節點間小額支付場景。
分裂幣產生的前提是需要通過分叉區塊鏈進行,但不一定硬分叉就能產生分裂幣,只有未能充分共識的硬分叉才會有較大可能產生分裂幣。IFO(Initial Fork Offerings)就是以分叉主流幣種為核心而發行Token,在這些主流幣原有區塊鏈的基礎上,按照不同規則分裂出另一條鏈。由於持有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種的投資人可以在IFO過程中獲得分叉後的新幣,因此IFO也被認為是一種新的虛擬貨幣融資手段。隨著比特幣硬分叉(比特現金)的出現,比特幣技術實際上處於不斷迭代升級的過程中。
Token是區塊鏈網絡上的價值傳輸載體,也可以理解為通證或代幣。一般是通過ico項目發行,但並不絕對。Token與應用場景結合,用途更為廣闊,除了本身有籌資的作用外,還有用戶導流、市場推廣、交易媒介、生態建設的作用。與數字貨幣的中心化不同,Token幾乎都是中心化或半中心化的,其價值更多來源於發行方的發展和回饋力度。Token以影響力為衡量基准,影響力越大,則Token的適用生態越強大,進而保證了良好的流通效率。目前,Token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生態建設,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具有真實性訴求並且形成大規模共識的應用場景落地。
隨著數字貨幣交易量不斷攀升,買入賣出雙向手續費機制使得區塊鏈行業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獲得較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