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則:存儲即所有
一個人財產的歸屬或者說它的安全性根本不取決於這個財產人姓什麼,叫什麼,而是取決於財產存儲在什麼地方,以及怎麼定義這個存儲。www.emoneybtc.com
比如我們的房子只有70年使用權,是因為房子首先存在國土上,國土是誰的,房子就是誰的,就由誰說了算。在互聯網世界裡,數據資產也是一種被存儲的資產。微信聊天記錄存在騰訊服務器上,所以騰訊可以通過聊天記錄了解我們的行為習慣並推送廣告,本質上反映了數據資產被平台方所利用的一個過程。我們在淘寶、阿裡巴巴、支付寶上的交易數據存儲在阿裡巴巴的服務器上,數據所有權本質上歸屬於阿裡巴巴。基本上互聯網平台都是這樣,數據資產所有權是歸屬於平台方的。在區塊鏈世界裡面,存儲是分布式的,所以數據歸屬於個人,這點很重要。
第二法則:數據即資產
傳統互聯網是信息互聯網,區塊鏈是一個價值互聯網,價值跟價格相關,所以它嚴格來講是資產互聯網。每個區塊鏈首先是一個技術公司,其次是一個全民公有制的一個社區公司,是一個全民的社區,最後是一個金融公司,一個金融組織。
區塊鏈上的數據都變成了跟代幣直接掛鉤的資產,成為一種有價資產。每個人在區塊鏈裡面數據的多寡映射著你的窮和富。這樣的故事特別多,很多人通過挖礦的方式,不管是寫文章挖礦還是其他方式,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在一些區塊鏈的應用上,通過做內容的挖礦實現了每個月小一、二十萬的收入,他們在現實世界和互聯網世界裡就是一個草根,實現這樣一種財富的集中很難,這樣的財富效應在區塊鏈世界才會發生。本身這種文章的數據,也直接變成一種資產,這個一個很大的好消息。
第三法則:行為即挖礦
每個人的行為都被切碎為一個一個的挖礦動作,不管是做任務還是直接用算法挖礦,這些行為都是在給社區貢獻能量,社區就會以獎勵的方式回饋給我們。不管我們是踩單車,還是坐飛機,還是打開手機跑流量,這些行為都慢慢變成一個個挖礦的動作,然後獲得一些獎勵。
第四法則:代幣就是獎勵
很多人手上有大量的數字代幣,這些代幣不僅是投資品,也是一種獎勵。每一個代幣都是某個動作的獎勵,做的越多,獲得的就越多,是一種能量守恆。所以除了炒幣之外,應該特別看中除代幣本身的金融價值之外的社會價值,或者它的行為價值。
我們投了一些幣參與一些項目,不管是私募或者公募,要秉承一點,我們已經成為這個項目的股東之一了,所以我們除了投錢之外,還要為其做一些貢獻。做一些傳播也好,做一些建議也好,或者做一些資源對接也好,因為代幣不僅有金融屬性,還有社會屬性。
第五法則:通證即信用
token是一個有價的信用憑證,一個Token代表一個信用值,通證上的權利和責任是清晰的,是能夠自由流通的。通證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在現實世界用到的小票、發票、門票都屬於通證,麥當勞的的發票上都寫了權利責任義務,時間、地點、金額等等,它是一個非常完善的小合同,小協議,它是一個信用的憑證,所以通證即信用。
第六法則:代碼即合約
在區塊鏈上,代碼取代文本成為合約的呈現形式並且自動執行,提高效率降低費用。在現實世界,我們想確定一百萬的合作關系,即使特別熟的人也需要立字據、合同。如果公司和公司之間有百萬級的生意,合同會擬定很多,而且需要找財務、律師等幾方面進行確認,過程十分復雜,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都很高,這是在現實世界裡邊達成一個合約需要做的事。這種信任關系,權責在合同裡都是都很講究的細節。
區塊鏈把合約全部寫成代碼,自動執行,所以沒辦法反悔,誰也不能修改代碼,修改合約裡面的細節,只能去遵守它,所以對於我們每個人的約束是公平平等的。在互聯網世界已經有這樣的雛形,比如我們下載注冊一個App時,都會有一個協議,絕大部分人是不看協議自動打勾的,這其實已經實現了半智能合約化。
第七法則:節點就是渠道
節點這個詞其實它的本質就是渠道、代理商。節點就是渠道怎麼理解呢?在區塊鏈世界,未來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況,每一個硬件因為芯片和算法的植入成為數據采集和流通的節點。未來手機、礦機、家用電器,甚至服裝、帽子、首飾都可能變成一個硬件。設想一下,未來我們吃一碗泡面,打開泡面掃碼就能得到幣的獎勵,並且掃碼者的信息,掃碼的時間,手機型號都會被采集。這時這碗泡面就成為一個采集和流通數據的節點,這是非常好玩的事。
如果這個事情真的發生,意味著未來每個渠道,每個節點都會變得更加毛細血管化,更加碎片化。以後每個人所處的場景,看得見得,摸得著的,用的,看的,吃的都可能變成采集數據和流通數據的一個節點。假設這個數據節點背後有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由一部分人或者一些人工智能掌握,意味著我們大部分老百姓成為天天給機器人組織挖礦,提供數據的一些數據民工。
第八法則:社區即組織
我們會發現,現在區塊鏈的創業者更多講的是自己是哪個項目的創始人、合伙人、股東或者投資者,很少講我是這個區塊鏈公司的總經理或者CEO。從這個小的細節可以看出,在區塊鏈世界大家更多講的是社區,不再講公司這樣一個看起來很稀松平常的系統組織。這個小細節反映了社區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非常常見的商業組織,這是非常敏銳的一點,希望大家能夠get到這個點。這個細節體現了區塊鏈正在重新定義組織邊界,公司法明文規定一個公司不能超過200個股東,而在區塊鏈組織裡,有多少人擁有代幣就有多少個股東。沒有男女老少,沒有數量的限制,每個人都能成為項目的股東。區塊鏈這種新的社區商業組織模式可能正在取代公司制。 再往下分析,區塊鏈社區本質就是把整個公司或者組織的所有權打散,以碎片化的方式分給每一個參與者,所以整個公司裡的權利中心崩塌了,老板本身的決策不再是最終的大的權利決策,而變成了一個一個的這種社區下的中心,或者大家全民投票,表決等等。權利中心的崩塌使得整個社區的組織形式呈現出全球的所有權以及全球的分工,這是公司制的尴尬和瓦解。
第九法則:共識就是法律
共識是規范社區成員行為的一種思想,一種理念,大家妥協而成的一種東西。你認可它就生效,你反對你就出局,你就參與不了。所以在區塊鏈裡邊,我們更多講的是共識,尤其像共識機制,其實講的就是我們為什麼聚在一起,為什麼形成這樣一個社會組織,為什麼參與到這些動作當中。我原來寫過一篇文章叫《區塊鏈的最大共識是賺錢》,講的就是當下的這樣一個共識的體現形式。全球幾千萬人參與區塊鏈,很多時候是因為它賺錢,如果它本身離錢很遠,像人工智能一樣,大部分人是參與不進來的。所以賺錢機制作為第一個痛點,就是它滿足的是幾乎所有老百姓都關心的話題,賺錢的話題,利益索取的話題。
在賺錢機制之後,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區塊鏈本身的共識機制不僅僅是賺錢,還可以改變一個小行業,一個小組織,甚至改變某些組織結構,改變一個小地區的金融系統等等。這種共識把金錢放在了更大的一種社會關系,或者生產關系上。對於很多價值創造者,是一個非常大的福音。區塊鏈不僅僅可以賺錢,還可以改變一些什麼。這種價值實現的共識,驅使很多能人加入到區塊鏈創業中。
第十法則:消耗就是銷售
我們在深入項目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幣價需要通過拉盤或者做莊的方式才能穩定。本質原因是幣的消耗機制弱化,沒有把幣很好的流通起來。大家只是挖礦賺錢,賺了很多錢,手中的幣怎麼辦?沒有辦法做任務,沒有辦法消耗掉,只能放到二級市場拋售,拋售導致價格下跌。假設幣本身可以應用到某一個消耗品中,滿足一些人性的需求,讓幣本身流通起來,給這個幣一個好的流向,這個時候幣價應該是偏穩定的。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區塊鏈項目是沒有產生這種產品雛形的,因為目前的應用還沒那麼活躍,整個公鏈底層還不是特別的成熟,一些技術問題使得我們的應用無法蓬勃的發展起來。即使有一些產品落地了,操盤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產品內部的挖礦機制上,也就是說滿足用戶對幣的獲得感上,而不是產品對於用戶痛點的解決上,這使得整個挖礦的量遠大於消耗的量,必然造成供過於求,就是通脹,反映在二級市場就是靠市值管理對價格進行保證。 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做應用的時候,對經濟系統的設計回歸傳統的商業模式,讓代幣和消耗品掛鉤,設計出區塊鏈世界裡認可的消耗品,而不是跟傳統世界,或者互聯網世界產生映射的東西。比如拿幣去定一些商品,比如買東西等等,這個是違反規則,違反法律的,所以應該發明一些消耗品,然後讓幣在消耗品上做一些映射,這是很大的難題,我希望提出這樣一個思路能夠給在區塊鏈做應用的創業者帶來一些思考。銷售出去的幣才能夠是真正有價值的幣,而且銷售放在消耗品上。